三明高新区创新机制做好招商工作侧记

日期:2025-07-11 08:35 来源:三明日报
| | | |

   

  7月8日,在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调整GC2015石墨型龙门加工中心工作台精度。这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央企,目前累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70余项。 (吴佳霖 薛辰怡)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间的三明,能否搭上长三角这辆发展高速列车?随着沪明对口合作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炎炎夏日,三明高新区建设正酣的项目现场,为这个答案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注解。

  6月27日,三明高新区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现场共有9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投资31.8亿元,涵盖电子信息、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签约项目共6个,占总签约项目数的2/3。

  临港来了,巧用好平台

  “与临港的合作,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园区运营理念,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进行定位分析、产业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导入了项目资源。”7月7日,三明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负责人茅家钰说。

  临港集团是一家以园区开发、企业服务和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有着丰富的共建产业园区经验。

  2023年11月,上海临港集团与三明高新区共建的沪明临港产业园正式成立。项目占地50亩,将打造集科技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承载平台,围绕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聚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沪明合作区域创新中心。

  为了从“根”上嫁接临港集团的园区运营理念与模式,专门成立的三明沪明临港产业联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园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由临港集团外派团队驻三明开展日常工作。

  李金勇如今担任三明临港运营公司总经理,他和手下的团队,已经成为三明高新区管委会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商的亲密伙伴。

  “依托园区的产业优势和沪明对口合作政策优势,我们进行联动招商,去年以来已引进9个项目。”李金勇说。

  沪明临港产业园的落地,无疑为三明引进上海先进的理念、管理、人才、技术,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产业链建设,增强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产业体系,三明高新区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围绕三明市11条产业链精准发力,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如今,沪明临港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已完成5栋厂房整修,在建的1幢4层通用厂房面积为7800平方米,将于三季度竣工全面交付。同时,已引进粉体功能化项目、智能茶饮机、海西分院静压功能部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三个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始试运营。

  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去

  走出去、驻下来、融进去,这是三明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三个法宝。

  去年以来,三明高新区有效整合园区、沙县区及三明临港运营公司等招商力量,围绕共同目标区域和重点产业链条,协同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通过高频次、小分队形式赴外考察,不断深化高层互访与战略合作,有效提升招商项目的层级与质量。

  驻点机制的建立,则使得招商方式从阶段性“走出去”向长期性“驻下来”深化。三明高新区在长三角、闽三角等核心经济圈设立驻点招商工作组,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与资源网络,充分利用驻地市场渠道、人脉乡情等优势,通过政企恳谈、项目考察、乡情联络等形式,推动区域产业协作走深走实。

  4月22日至25日,三明高新区招商团队赴苏州、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及产业合作考察对接。在苏州智聚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双方围绕裸眼3D技术研发项目及产业基金投资方案展开深入探讨,共商技术产业化路径。

  仅用时1个多月,双方达成初步合作协议。6月27日,项目正式签约,目前正进行产线规划设计。

  “我们将建设全球首条柔性裸眼3D纳米压印产线,年生产18万片(面积55—65寸)裸眼3D模组规模,满产模组销售额将达到5.4亿元。”苏州智聚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厚材说,今后还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分期扩大产能。

  这一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基金招商”的功劳。通过与上海圆周基金合作设立圆周基金三明高新区子基金,以基金引资、引智、引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三明高新区招商引资吸引力,推动三明高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

  常态化开展一线驻点招商,重点区域精准招商,积极拓展多元化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一招接一招组成招商组合拳,让招商项目结出硕果。

  以沪明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为契机,三明高新区已谋划亿元以上重点招商项目41个,总投资额达100亿元。其中,沪明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工业母机精密装备及核心功能部件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等10个项目已转化开工;长发机械年产8000吨高端精密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三核高温高压精密阀生产项目等5个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计划年内开工。

  不止招商,更要看“售后”

  做招商引资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更重要的温度其实体现在“售后服务”上。

  “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七八年来,虽然人事几经调整,但为企业服务的传承一直都在。”福建省开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伟峰说。

  福建省开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福建三明三重铸锻有限公司,2018年与来自浙江温州的开诚机械有限公司合资重组,整合资源后转型高端铸件生产。

  7月7日上午,开诚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现场,一座大型的钢结构厂房主体框架已经架设完成,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屋顶和墙面封板。这个项目总投资5.5亿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高伟峰介绍,在项目开工前,园区就帮开诚机械一揽子解决了道路迁移、渣土清运、护坡加固、生产用电等难题,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三明高新区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针对每个招商项目成立专班,由专人服务。

  从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到项目启动建设,直至投产达效,服务专班定期深入项目现场,主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项目实施“全周期护航”。

  “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企业落地的后顾之忧,让企业一门心思求发展。”三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莹的话掷地有声。

  她说,今年以来,沪明食品产业园、农本方药食同源、粉体功能化处理等10余个项目的工商注册登记、银行开户、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全部由园区代办、协办。

  走进三明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醒目的进度计划表,各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责任领导、目前进展等情况在计划表上公开展示,一目了然。通过实施挂图作战,园区可以动态掌握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按月、按季度、按项目制定相应的推进措施。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以全方位、全周期的“暖心”服务,为项目落地与成长提供坚实支撑。正因为有了这种满弓劲发之势,三明高新区锚定长三角的招商地图才能一点点铺陈开来,落到实处,用项目建设持续拉满的“进度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曾凤清 金 鹏 张立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