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开园以来,累计实现产值约二十七亿元
7月8日,“百企三明行·数字经济产业链专场”活动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1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企业参与,进一步推动京闽科技合作走深走实,为三明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明中关村科技园运营四年多来,聚焦“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孵化、软件设计等产业,构建具有三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出累累硕果。
产业发展有成效。园区坚持“造业态、聚人气”发展思路,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开展招商活动300余场,对接企业1800余家。园区现有常态化办公企业183家,其中数字经济企业142家、占比77.6%。开园以来,累计实现产值约27亿元、税收约1.22亿元。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委托北国咨加紧编制生态新城低空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并策划生成3个国债、专债项目,发布总规模1亿元的“三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东南航空、索富泵业等项目扩大运营,园区获批福建省低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两岸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协同合作有突破。京明科技合作开展以来,双方往来交流频繁。2024年4月,三明市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式建立“月调度、季对接、半年会晤”的工作推进机制,并将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列入集团重点发展园区。同年10月31日,京闽科技合作暨京闽(三明)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在京举办,发布《三明市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建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计划》,明确推动项目落地、开展融资租赁服务等11项共建合作事项。
平台建设有活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一期48栋商墅基本满租,中关村双创孵化中心及中关村智慧产业园首动区先后投入使用,雄安协同创新中心及上海、福州、厦门离岸孵化器揭牌运营。校企合作方面,与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本地院校签约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已承接120余名在校大学生入园实习实训,带动社会就业约5300人。开园以来,园区已先后获评“福建省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福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承载力、影响力不断加大。
运营服务有温度。园区制定出台《关于扶持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中心入园企业的若干政策(试行)》《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中心招商优惠政策》等,从场地租金减免、项目孵化培育、企业员工“吃”“住”“行”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紧盯企业发展需求,搭建一批优质产服平台。三明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通过导入中关村金服、智酷公司等服务资源,提供融资租赁、职业经理人培训等服务10余项;三明法务区共吸引ESG司法服务中心、市仲裁委等12家机构入驻,打造全市法律服务、法治人才、法务产业集聚地;生态新城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综合服务区,实行“周末不打烊”,实现政务审批再提速。(丁楚玉 通讯员 朱晨露 张春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