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眠情况好一点了吗,每天睡几个小时?不要担心,我先号脉……”每周五,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温立新的诊室外总是坐满了人。诊室内,他一边耐心地询问患者病情,一边为患者切脉、开方,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
从医30多年,温立新始终怀揣一颗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护佑生命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诚的崇高精神。日前,他被评为了三明市首届名中医。
“这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将激励着我继续在中医领域精耕细作,为更多患者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温立新说。
大医精诚 不忘初心
从小,温立新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深吸引着温立新,加之受到家庭的影响,让他决心踏上从医之路。
“希望通过学习中医,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医学智慧,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这是我一直以来坚守在中医岗位上的动力所在。”温立新说。
自从199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温立新一直从事中医药工作。他精研中医经典,擅长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和经方诊治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及内、外、妇、儿科疑难杂症。在临床上注重辨病、辨证、辨时相结合,深谙中医传统“五运六气”理论,研究不同年份运气特点的气候、物候、病候规律以及对人体脏腑功能强弱的影响,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研判。
凭借着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温立新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
市民吴先生确诊肝内胆管癌后辗转多家医院,病情持续恶化,身体每况愈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先生来到了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后,温立新将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的“扶正”和“抑瘤”相结合的学术经验,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的经方、小方运用经验,以及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的治疗思路相融合,并利用三明本地的青草药资源,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吴先生的肿瘤指标逐渐下降,病情明显改善,身体状况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另一位更年期焦虑的女性,因更换住处突发焦虑和失眠,曾到精神专科就诊,开了多种抗焦虑药和安眠药,但疗效不明显。在温立新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服药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慢慢减少了抗焦虑药。在中药调理2个月后,她只需要服用半片安眠药就可以入睡了。
类似的事例,在温立新的门诊中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中医经典理论和经方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独特魅力,在这些病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应用中医经典的信心。”温立新说。
深耕典籍 研以致用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走进温立新的办公室内,随处可见各类医学著作的身影。在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常常向经典求索,向书本学习。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必备素质。”在温立新看来,除了深入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外,还需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学习,持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
为此,温立新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了解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探讨疑难病例的诊治方法;关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疗效。
此外,温立新非常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了解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以便更好地将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温立新将所学所悟凝练成知识结晶:主编《中医传承心悟录》,参与《三明草药》第一至四辑编写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5篇。
从典籍中精耕细作,在实践中提炼升华。温立新还善于在临床中总结经验,积极转化研究成果。
在临床中,温立新发现患者睡眠问题与天时、气候相关。受老师王翘楚教授应用昼开夜合花生枝叶治失眠的经验及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启发,他发现三明青草药“叶下珠”同样具有昼开夜合的生物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温立新开展“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失眠的临床研究”,并进行了动物实验,证实叶下珠兼具镇静安神、治疗失眠的功效,为叶下珠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最终,这一研究成果被整理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临床研究课题获得2019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只有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造福患者。”温立新说。
薪火相传 育才筑基
温立新师承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王翘楚教授。继承了薛伯寿教授“和合、平衡”理论,杜建教授“扶正祛邪论治肿瘤病”学术思想,王翘楚教授“脑主神明”“五脏皆有不寐,当从肝论治”学术思想。
中医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薪火相传。如何接过接力棒,做好“传帮带”工作?
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温立新自2014年起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功指导多名研究生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结业;2020年起任教育部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多次参与博士论文评审。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温立新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病例的诊治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从整体出发,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同时,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为年轻医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温立新还充分利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这一身份,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为医院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目前,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技术帮扶协议。两家医院每年派出10名左右专家到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各临床科室驻点,助力提升医院现有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与国家级高层次医院、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年轻医生提供外出进修的实践机会,不断推动中医药人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温立新表示,不仅要把医术、医学思想传授给年轻医生,还要立足医院实际,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