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日期:2021-01-20 09:24 来源:三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 |

  2020年以来,三明市工信局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全力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推动三明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2020年,预计减轻企业负担超33亿元,比增43.5%。 

  一、“减”办事负担致力在效能上做提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2020年,下放市级行政许可10项、承接3项,完成“五级十五同”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细化梳理,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265项、公共服务事项156项。二是规范中介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神,对应调整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8项。同时,加强中介机构业务报备与诚信管理,提前办结率达89.3%,办结时限总体比原最低时限缩短34.2%。三是持续减证便民。清理各类证明事项,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推行审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智能办”,落实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审批事项全程网办和“一件事”套餐服务,持续压缩办事时限。2020年,取消市级证明事项11项,审批时限压缩84.1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二、“降”生产成本。落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各项措施,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一是加强涉企清单管理。公布2020年省驻明和市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名单及项目,减免和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3个。除全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福建省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零收费”,市本级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项目保留12个。二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落实电力市场化交易、春节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4亿元;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布29批次、1050家中小微纾困企业名单,投放纾困专项奖金贷款13.9亿元,惠及403户中小微企业,户均贷款346万元。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税规模超10亿元;落实社保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保费用超11亿元。 

  三、“优”涉企服务。强化政策宣传兑现,千方百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政策宣贯。逐条筛选提炼政策干货,制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汇编》《政策一本通》;通过政策宣讲会、送政策进企业活动、“e三明”平台、门户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推送涉企政策、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150余条次;设立线上线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主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行“一窗受理、分流转办、限时办结、统一反馈”,市级窗口累计办理惠企政策事项5.2万件次,兑现资金22.28亿元。二是加强纾困帮扶。制定《三明市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牵头协调和问题汇总、分解、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建设市级政企直通车,在“e三明”开设窗口,线上线下同步收集问题,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库,集聚合力“一企一策”“一难一策”帮助企业破解难题,营造抓工业、抓产业和服务企业浓厚氛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2765个,已解决问题2730个。特别是2020年以来,聚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组织线下“手拉手”对接,建立“十百”工业品名录,市级已举办汽车、氟新材料、建材、户外林木、教育类产品等行业“手拉手”对接活动7场次,签约金额46亿元,有效带动本地产品销售。三是有效化解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加强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出台《服务保障重点企业发展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通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投诉渠道,并向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发出《致企业家的一封信》,广泛征集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已推动解决21起欠款纠纷,金额7557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