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队:把三明的爱心送灾区

日期:2014-08-24 11:07 来源:三明日报
| | | |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接到总部指令,福建蓝天救援队三明分队队员们放下自己的工作,支援灾区。8月19日晚,分队在三钢青山社区居委会对此次行动做了总结。 

  “每个人都想到一线去” 

  这次是三明分队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地震救援工作。

  三明分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民间救援组织,侧重于山地救援,现有队员12人,大多是三钢职工。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队员们曾帮助筹集物资运往灾区。但分队没有获得前往一线的机会。这次,分队获得3个前往灾区救援的名额,“每个人都想到一线去。”女队员吴玉清得知消息,连忙从上海赶回。但是按照总部“尽量不派遣女队员”的要求,她最终没能去成。最后,队里决定由副队长邓衍斌带领队员黄海玮、李扬森赶赴一线。

  8月5日,这3名队员连夜驾车赶往厦门,与省内蓝天救援队队员会合,次日一早就乘班机飞往昆明。其他队员则在分队队长余斌带领下筹集物资。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在三明接收物资,一组在厦门整理、打包物资送往机场。为了把三明筹集到的133床被子送往厦门,队员们四处联系物流公司。市区一家物流公司连夜安排车辆运送救灾物资,除了支付司机加班费外,物流公司分文未收。

  为了让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灾区,后方队员们不分昼夜连续奋战,许多人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而中间他们却仅仅休息了一个半小时。

  灾区里的日日夜夜 

  邓衍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到灾区参与救援。

  抵达灾区后,根据统一安排,邓衍斌和队友承担起了摸排情况、发放物资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他们背上10多公斤的行军包出发,中午也没有休息,只是以压缩饼干、方便面充饥,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才收队。由于灾区交通条件不好,有时候队员们甚至只能徒步前行,回到队部往往已是深夜。高强度的工作,让每名队员都疲惫不堪。一天晚上发生余震,水瓶砸在黄海玮的脑袋上,他都没有醒。“去之前个个说不会打呼噜,结果每天晚上都是呼噜声一片。”邓衍斌笑着说。

  龙头山镇平均海拔1500多米,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工作时,队员们个个汗流浃背,到了下半夜却需要盖棉被。因条件艰苦,救援队员每天只能用冷冰冰的山泉水洗澡,睡在小学的走廊、过道上。

  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但是余震不断。一次,邓衍斌和队友徒步开展工作时,余震发生。“当时右边是山,左边是一幢快要倒塌的建筑。我跟前面的人说加速前进,就怕房子塌了或是山上有石头落下。”邓衍斌说。

  还有一次,他们带着价值20多万元的物资以及两台发电机,前往龙头山镇西屏村。由于弯多坡陡,卡车冲出路边,半个车头探出悬崖,幸好在众人的努力下,车子回到正轨。从镇里到西屏村30公里,原来预计下午2点多就能返回。可那天回到镇里已是夜里12点。

  短短一周时间,邓衍斌整整瘦了5公斤。

  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

  记者在三明网论坛上看到,救援队把此次收取物资的相关情况,通过照片公布到网上。“从物资收取到转运,再到发放,我们全程拍照,力求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相信我们。”余斌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能快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三明分队每周都会安排救援工作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几乎每个周末或假期都会组织户外拉练。市区周边的山头,他们几乎“逛”了个遍。回来后,他们还会给每座山制作一张电子地图,以便准确定位。

  如今,在这些山中,都有一些用反光防水材料制作指路路标,显示GPS坐标点、海拔、救援电话、地图等重要提示信息。有人在山里迷路,只需要打电话求助,并提供路标信息,救援队就能快速确定迷路者所处的位置。(章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