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琴:让爱在三元崇宁社区传递

日期:2013-06-14 10:58 来源:三明日报
| | | |

  李丽琴,在社区工作了18年,2000年始任三元崇宁居委会主任,同年7月入党。她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兢兢业业地当好小巷“总理”,热忱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我就想帮他们一把”

  崇宁社区是三元区的闹市区,社区里住着诸多困难群体。近年来,李丽琴带着她的团队,积极为困难人群创业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下岗失业登记、就业培训、用工单位登记、用工信息发布、上岗后跟踪服务等再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创业明星吸纳就业,协议安置就业等具体就业方式,使辖区内就业率逐步提高。在她手上安排了“4050”人员就业18人,下岗人员再就业56人,免费职业介绍613人。

  中山居委会撤并到崇宁社区后,社区的每一个住户的冷暖,都深深烙印在李丽琴脑海的“联络图”里。小王是原三元饭店员工,十几年前,她脑瘤动了大手术,留下精神残疾,不能正常上班,单位只发给每月300元的生活费。小王因病致贫后,丈夫离她而去,她与儿子相依为命。李丽琴将小王的难处看成自己的难处,多次跟三元饭店领导交换意见,最终让小王在三元饭店员工宿舍楼值班,虽然收入微薄,但能在自家楼下值守,还减少了后顾之忧。李丽琴将小王当作姐妹,多年来仍然关心着她的疾苦,不时上门走访。

  “我不想让他们把我当外人”

  崇宁社区位置特殊,维稳工作难度大。几年前,新市南路221幢两户人家因为违章搭盖引发矛盾,双方互不退让,操起了木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丽琴刚好路过,马上站在中线,她既坚持原则,又苦口婆心劝导,终于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一场械斗。这件事让李丽琴明白,和谐社区要防患于未然。打那时起,进门入户,进百家门,理百家事成了她的必修课。

  残疾人邓某曾是上访“专业户”,他对旧城改造返还的房屋觉得面积不公,尽管他只能用双手压着脚面挪行,但还是一次次上访。邓长淼夫妇都是残疾人,一儿一女都在上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08年,他儿子和女儿先后考上福建师大,李丽琴联系妇联、民政等部门,让兄妹得到帮扶,帮他们圆了大学梦。李丽琴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帮助邓长淼解决困难,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此不再上访,还帮忙社区做维稳工作。借助创建“平安三元”的平台,李丽琴在社区推行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的联运工作模式,把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该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我愿意当这‘爱心妈妈’”

  李丽琴忙于社区工作,直到临近而立之年才结婚,眼下女儿才上一年级。为了社区工作,女儿常要丈夫接送、她母亲照料,对此李丽琴总是心里过意不去。

  李丽琴不想当工作狂,但社区工作实在是忙得常常顾不上家,有时连周日都搭上。刚上任时,她检查卫生经过一个楼道发现化粪池堵塞,粪便溢上路面,臭气熏天,影响住户出入。为了寻找窨井盖口,她毫不犹豫挽起袖子,伸手摸找。由于窨井盖口被路面掩埋,她找家政公司改管疏通。为了解决改管费用,她5次入户与住户协商收取改管费用。工程完工时,还有1户人家推说房子空着没人住,不愿意全额出钱。李丽琴悄悄地自己垫了钱,还不让家人知道。

  李丽琴深知,她不仅小家要顾,社区的“大家”更要顾。她和她的团队尽力实施“温暖工程”,她成了社区49户低保家庭的常客。“结队帮扶”、“关注失学儿童”、“关爱残疾人”、“救助贫困母亲”等活动,搭建了一条条爱心的桥梁。社区智障青年叶景宁,读了九年的书,只认得100来个字,书写不到50个字。但他能唱一两千首歌曲。李丽琴关爱叶景宁,创造条件,让叶景宁参加社区文体活动,推荐他参加街区和市里的文艺演出活动,后来叶景宁渐渐出名,还参与大型文艺演出,成了三明的“舟舟”,父母的脸上也渐渐绽放了笑容。

  “有困难,找丽琴”,是社区居民的赞誉。这些年社区6名困难学子得到帮扶。男生阿罗的父母离异,父亲去了福州,母亲去北京打工,阿罗寄居在外婆家。阿罗受不了家庭破碎的打击,初一没读完就辍学了。父母谁都不管,外婆也管不了,阿罗成了街头小混混。李丽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主动承担起“爱心妈妈”的职责,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时时关照他,呵护他,让他感受母爱的温馨。一匹“野马”就这样被母爱的力量驯服了,阿罗回到了久违的课堂,去年他17岁初中毕业,考到厦门读职业技术院校,临走前他发自内心感激,对李丽琴喊出了:“妈妈!”

  李丽琴让爱在崇宁社区传递,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三明市社会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三明市劳动模范、三元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社区2003年至今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单位。(陈则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