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城乡融合绘就乡镇振兴新画卷

日期:2025-06-30 08:21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 | | |

  清流县以乡镇为纽带、乡村为基底,探索出一条“以镇带村、城乡互促”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产业生态共建、治理体系重构三大实践,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功能互补融合,让传统乡镇焕发现代活力,偏远乡村蜕变为诗意栖居地。 

  一、基础设施联通:打通城乡融合“血脉” 

  清流县将乡镇作为衔接城乡的关键节点,系统性重塑空间格局: 

  交通网络全域覆盖:构建“乡镇环线+村组支线”路网体系,实现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物流服务覆盖率“三个百分百”。乡镇公交枢纽衔接县城主干道,村际微循环公交串联起散落的自然村落,村民进城就医就学、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半小时通达”。 

  公共服务下沉延伸:推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乡镇倾斜。乡镇中心校与县城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共享名师课堂;乡镇卫生院设立县级医院专家工作室,建立远程诊疗系统;综合文化站辐射周边村庄,定期开展非遗传承、农技培训活动。 

  数字基建普惠共享:实现乡镇5G网络和千兆光纤全覆盖,建设智慧乡镇综合管理平台。村级益农信息社提供电商代购、远程医疗、社保缴费等“一站式”服务,让村民享受与城市无差异的数字化生活。 

  二、产业生态共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立足乡镇资源禀赋,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融合型产业体系: 

  乡镇园区联动乡村车间:在中心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项目入驻;在村庄设立卫星式加工车间,承接组装、包装等配套环节。例如某氟材料产业镇,将原材料初加工环节分散到周边村庄,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农文旅三链融合:依托高山茶园、冷泉资源、古民居群落,打造“茶园观光+民宿集群”“冷泉康养+农耕体验”等融合业态。乡镇统筹品牌运营,村庄提供场景载体,形成“乡镇引流、乡村承接”的消费闭环。传统豆腐皮、花卉种植等乡村手艺,通过乡镇电商孵化中心升级为文创商品,销往全国市场。 

  生态价值转化:推行“乡镇统筹开发、村庄共享收益”模式。由乡镇统一规划山水林田资源,村庄以生态入股获得分红;废弃矿山复垦为梯田花海,空心村改造为艺术家聚落,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本。 

  三、治理体系重构:筑牢和美乡村根基 

  创新乡镇带村、村民共治的基层治理机制: 

  乡镇综合执法赋能:整合环保、国土、市监等职能,组建乡镇综合执法队,实现“一支队伍管全域”。执法人员常态化驻村巡查,对乱占耕地、污染河道等行为“即查即改”,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难题。 

  村规民约活化善治:推广“积分制”“红黑榜”等村民自治模式,将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纳入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农资、体检服务。乡镇设立“乡风文明基金”,对先进村集体给予项目倾斜,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两岸融合助力乡建:吸引台湾乡建团队参与传统村落改造,借鉴社区营造经验修复古民居;台胞创办的休闲农场引入精致农业理念,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态种植;乡镇定期举办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闽台生活理念交融互鉴。 

  文章来源:清流县委乡村振兴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