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洋中镇: 融合“农文旅”产业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日期:2025-04-11 17:19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 | | |

  近年来,洋中镇坚持以工业发展为发力点、农业提质为根本点,文旅融合为突破点,乡村建设为关键点,探索打造洋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一、坚持“一条主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一是打造融合发展“产业线”。构建后楼-际口“稻烟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加强对家庭农场、合作社扶持力度,食用菌、制种、烟叶产业规模常年位居全县前列;做实现代农业园-机电高新产业园产业线,加快特色产业链建设,打造“一黑一白”食用菌发展产业链、机电产业链,推出“洋中菌菇宴”“福尤洋”“祥云熹”等品牌二是勾勒宜游乡村“风景线”。联动桂峰古村落、枕头山森林公园、山里陈观光酒厂等观光旅游景点,孵化“菌旅”“农旅”经济,打造桂峰-枕头山文旅线路;深挖桂峰村传统古厝、蔡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举办“晒族谱”“祭祀大典”等民俗活动,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三是构筑美丽宜居“民生线”。着力提升示范线沿线风貌,完成洋桂线改造提升、康林村福路、西汤线双洋至后楼段公路等项目。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工作,3年来共建设美丽乡村节点230余个,桂峰村美丽乡村创建经验做法被列入福建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二、聚焦“多点支撑”,夯实乡村振兴硬基础。一是树立示范标杆。因地制宜、突出亮点,打造桂峰、康林、后楼等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桂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康林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后楼村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特色产业亿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二是激发村级活力。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财增收。我镇通过“流转、改造、复耕”三步工作法完成撂荒地治理1500余亩,村集体年均增收约90万元;全镇村财年收入50万以上村5个,其中超百万元村2个。三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投身乡村振兴。深化“跨村联建”、近邻恳谈等党建品牌,推进“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化”,用好小微权力监督、数字乡村等平台,积极探索梅峰社区“三共三促”等农村基层融合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三、推进“全域联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构建融合发展新城乡。致力提升城乡生活品质,加大集镇乱象整治力度,推进零散摊位集中经营,打造中兴路等精品示范街区;积极推动烂尾楼等遗留问题善处置,提升集镇的形象品质;完成洋中广场景观提升、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南区停车场建设、小吃主街道人行道改造等项目建设。二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重要阵地,依托“洋中在线”、小微权力监督等载体,推进移风易俗;结合文化三下乡、“村晚”、村际篮球赛等活动,发挥洋中民间爱心志愿团队社会效应,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弘扬社会正能量。三是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重点镇为契机,紧抓沪明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政策机遇,用好用活专项资金,注重“一节点一特色”,力求“线上有特色、点上出精品”,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  

  文章来源:尤溪县乡村振兴办  洋中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