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富口镇:以“新质生产力”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

日期:2024-05-11 17:42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 | | |

  沙县区富口镇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以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实现宜业宜居和美富口建设的“新”潮流。 

  一是以“新”为出发点,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主动融入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线发展,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深度培育菌草种养循环综合体项目,争取各级资金,“巨菌草种植肉牛、肉猪、渔养殖蔬菜菌草发酵有机肥”的绿色循环发展产业链,不断建链补链强链,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集一体化循环水先进的数字化、标准化的养殖生产线突破传统经验养殖的弊端,降低风险、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为水产养殖提供精准服务从而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的目的。 

  二是以“质”为立足点,厚植乡村资源沃土。因村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白溪口村近郊优势,抓住“周末游”契机,先后投入50余万元建设白溪口“春不晚”露营基地,通过抖音、文旅推介会等引流造势,截至目前已接待旅游客超2.2万人次,营收超60万元,联农带农20余人深入挖掘荷山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红色+培训+旅游”培育力度,打造红色研学培训示范基地,变红色资源为发展优势累计接待游客 8.3 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持续推广本土文化,深度培育梅子根咸鸭蛋、菁英茶叶、老情人豆腐干等“一村一品”系列产品,不断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字招牌”,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富口包心米冻皮》宣传视频在《福建好味道》栏目播出。 

  三是以“生产力”为落脚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通过举办知青返乡会、乡贤座谈会等,储备各行乡贤60余名;着眼姜后、车头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村主干帮扶为切入点,推动“导师帮带”与“跨村联建”深度融合,从治理成效较好的先进村挑选优秀村主干赴异村开展跨村治理帮带,通过“异地取材”打破“村人治村”传统模式,实现从“头雁领航”向“雁阵齐飞”的转变。积极协调与农科所、兴林种苗等社会责任感强、经济实力好的企业与各村“联姻”,让村主干通过实操不断认识自身不足,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文章来源:沙县区乡村振兴办  富口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