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客坊乡:“三个入手”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日期:2023-06-25 17:47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 | | |

  走进客坊乡水尾红军小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宽敞的乡村休闲旅游道路、一面面在风中招展的红色旗帜、一排排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居院落、一珠珠鲜嫩繁茂、长势旺盛的艾草、一片片蓬大粒多、长势喜人的建莲及一处处随处可见忙碌的田间地头,如此乡村田野美景,如诗如画,承载着浓厚的红色底蕴和弥漫着质朴的乡村气息…… 

  以“保”入手,为旅游点“筑基” 

  客坊乡遵循“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改新如故”的底线,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原则,对水尾红军小镇补齐三块“短板”上下大力气写好“保”字大文章。 

  对苏维埃政府、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等6处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复原,完成革命文物、氛围灯光、场景复原、蜡像雕塑和图文展示等内部展陈建设。 

  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再挖掘、再利用,通过抢救性收集本地老红军、红军后代及烈士遗属的口述史、回忆录和日记等史料,整理编辑出相关红色故事50余篇。 

  对革命旧址群周边的破旧附属房、猪牛栏等60余处乱搭乱建建筑进行拆除,拆除面积累计3000平方米,并完成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管网的重新铺设、建成3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及安装无线网络、灯光照明等硬件设施。 

  通过一系列硬举措,让整个村庄美起来、靓起来,具有浓浓的红军味。 

  以“联”入手,为旅游点“注能” 

  客坊乡强化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对水尾红军小镇谋划两条“出路”上下大力气写好“联”字大文章。 

  以水尾红军小镇为中心,采用“四联四促”跨村联建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中畲村、龙溪村2个村,联合打造“红军驿站”“红军宿舍”等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可一次性接待400余人,让游客群众吃得开心、住得舒心。 

  以水尾村集体为中心,采用“村集体+企业”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共同成立福建省闽赣红色产业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企共建、公司化经营模式,双方共同约定,村财的保底收益为12万元,全体村民可按比例分红方式入股,村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在两种模式共同发力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村财村民得以实现“双增收”。 

  以“活”入手,为旅游点“提质” 

  客坊乡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创新引领,对水尾红军小镇打造两块“招牌”上下大力气写好“活”字大文章。 

  带领水尾村两委干部成员,采取人员“走出去”的方法,专门前往江西瑞金、陕西延安等多个知名红色旅游景区考察学习,并结合村情实际,推出“瞻仰一次红色旧址、重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场红军课、看一场红军剧、唱一首红军歌、读一本红军书、出一次红军操、吃一顿红军饭、宿一次红军营”的“十个一”红色教育体验套餐,全方位系统性地提升广大群众游客研学体验。 

  为盘活因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的高达360多亩撂荒地,采取产品“走出去”的方法,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食材基地,开发艾草绿色产业,并结合水尾红色文化,设计制作艾草红军枕、艾草红军茶、红军水壶等30余种文创产品,让广大群众游客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得益于两种“走出去”的方法,让广大群众游客旅游体验达到新高度,真正实现从“头回客”到“回头客”的蜕变,走好乡村振兴长远发展之路。 

  红军超市内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惹人喜爱的小物件常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购买,售卖情况也比较可观,并且每年都会以超市总收入的50%作为分红给相关村民,这样每年增加每户大约1万元的收入,增强村民们幸福感。 

  一直以来,客坊乡持续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尾红军小镇的推介力度,从而不断拓展研学旅游客源,持续对接了福建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学校学生研学素拓及省市机关部门党性教育活动。据相关人员统计,水尾红军小镇共计接纳研学团队660余次,共计人数21万人次。 

  下一步,水尾红军小镇会继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地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把水尾红军小镇打造成“有底蕴”“有颜值”“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气”的“五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建宁县振兴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