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明经济平稳发展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75.1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585.80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58.3%和36.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4.9和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52.5∶32.4调整为14.7∶51.1∶34.2。
一、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1.农业生产态势良好。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9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233.50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98.91亿元,增长3.4%;牧业产值53.08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19.05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0.36亿元,增长7.7%。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产量117.74万吨,增长0.4%。特色农产品发展喜人,蔬菜产量270.28万吨,增长4.9%;食用菌产量10.85万吨,增长6.6%;茶叶产量3.94万吨,增长9.4%;园林水果产量117.42万吨,增长5.6%;花卉及盆景园艺播种面积13.33万亩,增长33.9%。
2.工业经济缓中趋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58.34亿元,实现增加值866.50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主要特点:一是非公企业贡献率达99.8%。非公企业实现增加值760.59亿元,增长9.8%,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99.8%。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670.58亿元,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88.3%。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良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0.79亿元,增长19.3%,增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10.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总量的2.4%,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八大产业增速“三快五低”。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765.2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88.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9.7%。机械、生物医药、纺织三产业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3.1%、10.4%、10.1%,冶金、林产、化工、采矿、建材五产业个位数增长,增幅位于3.7%-9.2%区间。
3.服务业发展加快。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8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组成服务业的七大类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最快,实现增加值100.25亿元,增长23.2%,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约4个百分点。其次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4.15亿元,增长12.8%。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等五大类个位数增长,增幅位于3.5%-9.3%区间。
(二)内部需求平稳增长,外部需求企稳回升
1.投资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主要特点:一是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投资施工项目1651个,比上年增加20个,投资完成902.68亿元,增长19%,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6.7%,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454.88亿元,增长35.1%,增幅比上年高20.6个百分点。其中:高速公路投资依靠莆炎高速公路三明(莘口)至明溪(城关)段、厦沙高速公路尤溪段、厦沙高速公路尤溪至沙县段、沙县机场互通及连接线等7条高速公路进入全线施工,完成30.26亿元,增长23%,增幅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铁路投资依靠南三龙铁路三明段全线施工、向莆铁路三明段进入收尾,完成57.61亿元,增长4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39.33亿元,增长49.2%,增幅比上年提高38.2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占比有所下降。民间投资完成1548.9亿元,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1%,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运行平稳。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47亿元,增长9.8%。主要特点:一是乡村市场快于城镇市场发展。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9.83亿元,增长9.6%,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64亿元,增长11.2%,乡村市场快于城镇市场1.6个百分点。二是网上零售额增长较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5.24亿元,增长43.7%,增幅高于限上企业零售额34.6个百分点。三是主要商品销售增幅回落较大。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8.38亿元,增长2%,增幅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1.68亿元,下降7.1%;日用品类增长11.3%,增幅回落24.6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回升,利用外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1.06亿元,增长4.4%,其中进口总额13.36亿元,下降17.9%;出口总额117.70亿元,增长7.7%。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增长11.4%。
(三)民生水平稳步提高,发展质量尚待提升
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增收步伐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4元,增长9.5%,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3元,增长8.7%,增幅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6元,增长9.8%,增幅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
2.物价涨幅保持平稳。201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涨幅全省最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两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2.0%,衣着类涨1.3%,烟酒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居住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3%。
3.财政收入小幅回升,民生投入力度加大。2015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3.68亿元,增长3.0%,增速比1-11月回升2.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7.19亿元,下降13.1%;非税收入36.49亿元,增长45.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2.81亿元,增长22.1%。其中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节能环保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42.8%、35.1%和27.4%。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