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2-01-29 09:36 来源:三明日报
| | | |

——2012年1月5日在三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明市财政局局长肖明光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三明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过去五年财政工作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服务“五大战役”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各项预算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5,36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82%,比上年增长30.0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605,79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1,100万元、上年结余272,851万元、调入资金10,000万元,收入总计1,555,114万元。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13,147万元,比上年增支243,052万元,增长25.05%。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78,819万元,支出总计1,291,966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年终结余263,148万元。

  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划中央收入409,212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54,5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35%。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60,899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3.69%,比上年增收172,520万元,增长35.33%。加上上年基金滚存结余74,125万元,补助收入81,172万元,全市基金收入总计816,196万元。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53,454万元,比上年增支209,000万元,增长38.39%。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62,742万元。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4,534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4.54%,比上年增长17.0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3,13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00万元、上年结余52,133万元、调入资金9,800万元,收入总计284,603万元。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1,595万元,比上年增支44,431万元,增长30.1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3,645万元,补助下级支出6,728万元,支出总计231,96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2,635万元。

  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划中央收入112,655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257,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5%。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46,720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4.57%,比上年增收16,651万元,增长12.8%。加上上年基金滚存结余18,902万元,补助收入25,455万元,市本级基金收入总计191,077万元。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56,872万元,比上年增支40,826万元,增长35.18%,加上补助下级支出24,599万元,支出总计181,471万元。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9,606万元。

  上述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为2011年快报数,请各位代表参阅附表,待编成财政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三)2011年实施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

  1.集中财力,支持发展更加有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工作,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支持项目带动。安排2,400万元重点项目前期经费,用于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核电、市区第二水源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拨付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资本金12.23亿元,支持永宁、建泰等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建设。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7.3亿元,加快市县联办园区开发建设,增强园区集聚能力。重点支持产业提升。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和加快总部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投入资金1.6亿元,支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外经贸发展,争取省级外经贸扶持奖励资金2,822万元。加大对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突出支持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及时兑现有突出贡献人才奖励。重点支持市区经济。围绕拓展市区发展空间,加快市区土地收储,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5.8亿元,用于贵溪洋片区、瑞云片区、台江新区、省一建后山等地块收储和前期开发,市区及联办园区土地储备达2.8万亩。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9.36亿元,用于推进市区道路、建筑立面改造以及市新体育场馆、图书馆、艺术馆等项目建设,市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重点拓宽融资渠道。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考核奖励资金,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全市新增政府融资平台贷款14.9亿元,新增提款9.78亿元,有力推动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国投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有效缓解我市发展资金压力。积极为中小企业和项目业主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组织的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三明农村商业银行于2011年5月正式开业。

  2.收支协同,财政运行更加有效。牢牢把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主动争取支持,科学安排支出,全面完成年度收支预算任务。促进收入高位增长。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依法征收,努力超收,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和60亿元。积极争取支持。主动加强沟通汇报,努力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预计可以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8亿元以上,扣除上解中央、省级收入,可望实现净补助30亿元以上。有力保障重点支出。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13,147万元,增加243,052万元,增长25.05%。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一般预算中与民生相关支出91.8亿元,比上年增支19.29亿元,增长26.61%。

  3.注重扶持,服务“三农”更加有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增加“三农”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省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7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配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落实资金1.4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36万亩,强化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79亿元,支持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围绕惠农“一折通”发放管理,进一步完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管理办法,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06亿元。认真落实家电和摩托车下乡扶持政策,全年兑付财政补贴8,062万元,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83万台(件)、摩托车2.89万辆,拉动消费超过6.95亿元。积极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财政奖补项目1,277个,总投资3.65亿元,下达财政奖补资金8,555万元。支持生态公益林管护,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469万元。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自然灾害事故保险工作。统筹、整合各类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家园清洁行动、革命基点村和重点老区村建设。

  4.突出重点,民生保障更加有序。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认真落实“规范秩序,缩小差距”的要求,做好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工作,进一步缩小与省直机关、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办好惠民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29.18亿元,支持办好40件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筹措住房保障资金6.16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6,394套,开工率达107.9%。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就业与再就业,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落实城乡低保提高标准政策。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标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公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96亿元,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3,074万元。下达1.58亿元,支持推进公办幼儿园及校安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全民健身运动,支持办好省第七届农运会和第五届市运会。扶持公交事业优先发展。支持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8,931万元,继续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及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菜篮子”工程和便民商业网点建设,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5.先行先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从体制、机制入手,敢闯敢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增强财源培育的活力。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营运的效益,市级全年共完成388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公开招租,年租金平均增长67.62%。推进矿产、林业、旅游等资源整合。组建城投集团、创投公司和财鑫投资公司,支持国投公司做大做强,加强资本运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成长型、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完善联办园区管理机制。市政府出台《三明市县联办园区管理办法》及《三明市县联办园区考核办法》,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强化园区发展目标考核,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探索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途径,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单位银行账户资金归集管理系统。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推行政府采购网上竞价模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6.依法理财,管理绩效更加明显。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管理创新,做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有机结合,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法接受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预决算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改进工作。强化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全市撤并部门及财政专户215个。落实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资金拨款程序,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审结预、决算项目56项,送审投资3.31亿元,审减资金9,451万元,核减率28.56%。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债务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和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经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截止2010年底,我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105.46亿元,全市总体负债率不高,偿债能力强,风险可控。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政目标顺利实现。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实力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五年,也是财政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这五年,财源培植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稳步提高,财政总收入5年累计完成371.2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年累计完成392.19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02倍。这五年,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持续加大,五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272.89亿元,扣除分税制上缴和体制上解,全市累计获得净补助85.62亿元(上五年净上解37.5亿元)。这五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力度持续加大,民生保障逐年增加,2011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教育与传媒、公共安全支出累计54.79亿元,是2006年的3.0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初步覆盖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抗灾救灾、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这五年,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涉农支出5年累计完成60.0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4.99倍;2011年兑现惠农补贴6.7亿元,是2006年的5.4倍。这五年,财政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有效引导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管理格局基本形成。这五年,有效解决困难问题的力度持续加大。千方百计生财、聚财、用财,积极推动资产管理、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奋起抗击雪灾、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不大,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够适应;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财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仍需大量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单位存在资产、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财政管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逐步加以解决。在此,恳请各位代表、委员对财政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和支持我们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

  二、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目标要求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的目标要求

  未来五年,是三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突破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奋斗目标,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解放思想上求先行,在扩大开放上出实招,在发展转型上迈大步,在实现跨越上见成效,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培植财源,逐步建立促进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着力健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健全完善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投资评审为支撑、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的“四位一体”公共预算体系,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绩效化,推动财政工作跨越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为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做出更大贡献。

  (二)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编列如下:

  全市代编的预算草案

  全市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742,180万元,增长15%。上划中央收入471,000万元,增长15.10%。财政总收入1,213,180万元,增长15.04%。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市可供安排财力886,100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一般预算支出846,500万元,比2011年年初支出预算增支92,502万元,增长12.27%。

  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626,295万元,比2011年减收34,604万元,下降5.24%。安排基金支出618,875万元,比2011年年初支出预算下降1.8%。

  市本级预算草案

  市本级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61,880万元,增长12%。上划中央收入131,120万元,增长16.39%。市本级财政总收入293,000万元,增长13.92%。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当年体制财力140,227万元。根据财力与支出相适应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34,603万元,比2011年年初预算增支12,419万元,增长10.16%。

  市本级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70,470万元,比2011年增加23,750万元,增长16.19%,加上清理历年结余435万元,基金可用财力170,905万元。安排基金支出170,905万元,比2011年年初支出预算增长13.43%。

  以上收支项目,请各位代表参阅附表。

  (三)2012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总体看,我市加快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收入看,政策面、资金面持续偏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放缓,企业成本上升、融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政增收基础将受到影响;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可能扩大,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至3,500元,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继续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税费优惠政策,房地产税源增收贡献下降,这些都将造成收入减少。从支出看,调资及继续推进规范津贴补贴工作,提高企业养老保险水平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这些都将给财政支出带来较大压力,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财政部门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以“五大战役”为抓手,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一是保障重点项目投入。安排市区重点项目和城建支出15.24亿元,大力推动城市文化广场、新市北路改造、图书馆、艺术馆、职教园区、徐碧学校、儿童医院、台江医院等项目;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税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资金等,安排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资本金,支持建泰和厦沙、永漳高速三明段、三明机场、南三龙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障重点项目税费的可持续性。加大资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项目经费保障力度,同时增加安排专项经费,推动部门策划、包装项目,争取中央、省更多支持,促进“三维项目”对接。二是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安排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500万元,支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支持总部经济、小微企业发展以及促进当前工业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发展。三是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着重扶持发展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创新经济的促进拉动作用,优化三产服务业发展业态。四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重点支持企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五是支持生态建设。支持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环境执法监测体系建设,支持生态公益林和城乡绿化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2.着力强农业、惠农民、富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2年,全市计划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89,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6%。一是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农业项目。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增加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和摩托车下乡补贴、森林生态补偿工作,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开展水稻种植、森林、农村住房等政策性保险,发挥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开展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时支付村主干、农村“六大员”等的生活补贴,保证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

  3.全力保民生、惠民利、增和谐,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扩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市安排教育支出217,000万元,增长15.25%。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城乡学前教育和城区中小学扩容改建,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二是积极促进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三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安排社会保障支出72,600万元,增长13.50%。大力支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安排医疗卫生支出62,000万元,增长16.21%。支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试点。五是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投入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六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重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市新的增长点。认真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推进经营型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七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化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力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坚持抓征管、增税收、保增长,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收入征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努力使经济发展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加强收入目标考核。加强征收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税收征收考核办法,强化征管执行,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二是强化序时监控。密切关注经济结构、税源结构、重点企业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入库情况的监控,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三是深挖增收潜力。坚持大小税源一起管,大小税种一起抓。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土地拍卖力度,规范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征收管理,保持基金稳定增长。

  5.突出抓改革、建机制、重创新,促进财政运行效率持续提高。全面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一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公共财政预算,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完善预算拨款结余管理办法,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二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自营资产、对外投资资产的管理,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保持资金使用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对涉农项目建设资金、涉企扶持资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四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全面推行电子化采购模式,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五是积极支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规范政府公权运行,进一步明晰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6.切实强管理、严监督、抓规范,促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坚持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提高执行力并重,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完善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预算执行科学、均衡、稳定。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认真做好“三公”经费公开的准备工作。二是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民生资金、预算执行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贯彻实施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意见,推进会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效率。探索预算绩效管理,选取重大的民生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提高财政支出的实效性、安全性。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统计监测,推进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管理规范、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