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1-03-17 08:57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 | | |

  2020年以来,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十一次、十三次、十四次全会部署,不断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主要工作成效

  1.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4.49亿元,同比增长4.0% ,增幅并列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3元,同比增长6.7%,增幅并列全省第4位。

  2.脱贫减贫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47个贫困空壳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退出。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两不愁,三保障”质量不断提升,人均纯收入达15071元。扶贫改革试验区任务圆满完成,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积极开展农村相对贫困扶贫试点,总结形成农村相对困难家庭“239”精准扶贫机制,国扶办《扶贫信息》、省政府办《今日要讯》予以刊登推介。三明市农业农村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集体记三等功”荣誉称号。

  3.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建立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成效做法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清流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持续深化,探索构建符合“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梳理总结尤溪梅仙镇半山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大田农村基层治理经验获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示范乡镇、示范村获评数量均居全省首位。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12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为核心,创建精品示范带12条。荣获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梅列区洋溪镇新街村等13个行政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获得国台办肯定和支持。

  4.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持续抓好高优粮食、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620亿元。建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再获省政府5年1亿元资金支持,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制定《三明生态茶发展实施方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大田美人茶开茶节、春秋茶王赛、“十佳优质茶叶基地”和“十佳制茶大师”评选等“林深水美茶香”系列茶事活动成果丰硕,泰宁、沙县列入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茶产业新增产值4.32亿元。温氏肉鸭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养殖与加工项目落户,全市蛋鸡养殖存栏402万羽,跃居全省第一。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48个。宁化城郊乡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品牌影响持续提升,三元西际蜜桔、小陶明椒、沙县板鸭等6个产品入选2020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宁化河龙贡米纳入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清单。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1个。新增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0个,全市累计认证493个产品。光华百斯特牌生猪荣获评2020年度福建名牌农产品。项目攻坚成效显著,积极跑省跑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3.88亿元,同比增长26.5%。33个一产GDP增长点引导项目新增产值14.92亿元,占年计划的158.39%。40个特色现代农业攻坚项目完成投资20.12亿元,占年计划104.47%。56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92亿元,占年计划126.13%。14个市区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6亿元,占年计划101.06%。签约特色现代农业项目90个(总投资188.23亿元,亿元以上40个,10亿元以4个),动工68个,投产25个。完成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三明市农业农村局作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表现优秀的单位”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

  5.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发挥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场物资供应保障组牵头单位职能,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41.9万亩、产量94.5万吨,分别超年初省上下达任务42亩、1287吨。全市建立连片50亩以上粮食产能区14.49万亩,建立优质稻核心示范片58个,面积1.74万亩,粮食平均亩产390.77公斤,比2019年亩增产0.21公斤。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新扩建生猪养殖场23家,全市规模养猪场共有468家,其中大型养殖场228家,规模化生产量达到95.4%。生猪存栏量达126.5万头,增长24.5%,提前完成“省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存栏117万头的目标任务。抓好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全市蔬菜产量188万吨,水果产量85万吨,水产品产量11.39万吨,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全面增长。

  6.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1746个村(场)100%完成登记赋码,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145.34亿元,较改革之前增加46.29亿元,确认成员数2252899人,发放股权证521798户,占应发股权证的97.8%。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3.4万户,农户颁证率达98.6%。沙县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试点和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永安市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三明市创新“三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及农村“房票”“地票”管理办法。沙县夏茂镇、将乐县高唐镇房票、地票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配合制定《三明市建立健全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农村建房管控机制。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健全,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8.4万亩,服务农户3.7万户。124家服务主体入选首批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数量占比全省第一。宁化县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案例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为本批次福建省唯一入选单位。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5家、家庭农场557家,建宁县万鑫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19个专业合作社获评福建省“百佳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个家庭农场获评福建省“百佳家庭农场”,2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获评福建省“十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共保留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5项(子项为8项),原法定办理时限共需220天,压缩审批时限后承诺时限为35天,合计压缩审批时限185天,时限压缩率占比86.25%。承诺时限(除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均为全省最短。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序推进,完成支队组建、内设机构、职数、机构编制及人员转隶等项工作。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被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7.农业安全形势持续巩固。全力推进农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及渔业船舶1065家(艘次),发现一般隐患88项,100%完成整改。2家红色风险点、11家市级重点安全风险点排查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农业执法监督,查处案件108件,通报案件线索8条,协同公安查处案件6件,受理案件协查2件。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个,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2个,全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6%,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并行扎实推进。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做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等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全市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开展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和检疫性病虫监测预警,全市主要作物病虫防治面积1091万亩次。

  8.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持续推进渔业养殖污染整治,重点开展了水口库区尤溪水域网箱整治,清理拆除网箱15.26万平方米,占任务数171.5%。有序推进鳗鱼等养殖尾水治理。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减量化专项行动,全年施用化肥折纯量11.9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745吨,比上年度减2%。开展秸秆、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全市秸秆利用9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93.05%,稻田秸秆还田面积99.45万亩。农膜回收4399.81吨,回收率85.3%,建设农膜回收网点1475个。在宁化、大田和建宁3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工作试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82.7吨,处置38吨。三明市农业农村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明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作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行动表现优秀的单位”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

  9.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局“二级绩效考评办法”、“激励性绩效奖金发放办法”和“局党组管理干部职级晋升原则”等内部制度,并严格抓好落实,真正做到用制度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2020年局机关晋升职级3人。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现象基本杜绝。落实激励措施,激励性绩效奖金发放实行月考评、月公示、月发放,2020年共发放激励性绩效奖金47910元。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坚持从战场中找战果、战果中找战将,2020年调整任免科级干部12人,提任科级干部4人。评选推荐16名领导干部受市委、市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农村部表彰。

  二、明年工作思路

  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谋农村”,以大的格局、全局的思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4.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实“绿色+”文章,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1.推动“绿色+特色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在持续抓好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和现代烟草5大优势特色产业和26个“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河龙贡米、建莲、美人茶、红边茶、三明蜜桔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突出抓好现代种业、生态茶和沙县小吃配料深加工三大产业发展,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积极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700亿元。要用网络思维和现代商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强化农业物联网示范引领,通过“互联网+”,助推农业产业化。

  2.推动“绿色+休闲农业”。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全域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大局,挖掘本地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图腾文化和民间工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抓好主体培育,吸引更多文旅企业、农业企业等投资兴业,引导农民深度参与;实施精品工程,以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美丽休闲乡村为重点,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强化业态丰富,对“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一些传统业态,通过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吸引城市人群到农村消费。

  3.推动“绿色+水美经济”。做好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发挥377座小Ⅱ型以上水库21万余亩可养面积的优势,做深做透“靠水吃水”文章,采取“人放天养”养殖方式,发展水库生态健康养殖。在稳定现有池塘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充分利用6000亩设施渔业建设用地,引导发展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利用36万亩稻(莲)田发展鱼、虾、蟹等综合种养。加强增殖放流,依托河流、水库、鱼塘等水资源,着力发展集垂钓活动、渔业体验、渔业观光、渔业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渔业。

  4.推动“绿色+乡村融合振兴”。坚持“事业+产业”,加强两岸乡建乡创、农业、森林康养等领域合作,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交流合作平台等五大融合行动,加快推进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建设,争创两岸乡村融合振兴发展试验区。

  5.推动“绿色+政策支持”。要围绕“三明实践”“红色+”拓展策划项目,持续跟进新时代国家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粮大县、制种大县等一批政策、平台落地。认真研究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和“三农”补短板文件精神,重点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项目200个,加大招商引资,按照“招商地图工作法”,着力补链强链,推动大田美茶精深加工与茶旅康养等3个商机项目签约落地。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返贫。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坚持适度规模生产,通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有规模标准化生产,积极帮助小农户与超市、合作社对接,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

  2.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施龙头牵引、农民合作社规范、家庭农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等“四大行动”,加快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新农人”组织,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健全完善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效益。

  3.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强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严格依法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和资产财务管理,探索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尤溪半山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永安和将乐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经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农民变股东,增强村集体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切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村宜居宜业

  1.持续抓好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规划理念,加快推进具备编制条件的1603个行政村按照需求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严格落实“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工作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竣工验收、巡查执法和旧宅基地退出等四个监管机制。积极配合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抓紧编制和完善《风貌导则》和《农村建房标准图集》。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拆旧、拓新、整漂亮”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两高沿线”综合整治效果。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省“百镇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和第二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以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加快建设,按照“镇村创建,县级推荐,市级考评,认定奖补”的原则,分批认定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全力打造38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合振兴”的乡村振兴示范线。

  3.持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促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加快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巩固网箱清退整治成果,加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减量化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四)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农业安定稳定

  1.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对尤溪、宁化等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以有力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1.9万亩,产量超过94.5万吨。巩固利用135.39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加快推进建设高标农田20万亩。加快建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以水稻种子为主的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金湖乌凤鸡、戴云山羊等畜禽保种场资源保护,推进淮山、黄椒、莴苣等地方特色品种提纯复壮,选育蜜桔、黄花梨、莲子等一批新品种。抓好重要农产品保障,生猪存栏达120万头以上,蛋鸡存栏500万羽以上,蔬菜产量达189万吨以上。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快推进合格证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积极配合完成部省抽检,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3.巩固农业生产安全。加强重点时间节点安全生产巡查检查,确保农业企业全覆盖,做好霜冻雨雪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抓好农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三年整治专项行动,落实分色治理和“六个清单”,确保隐患整改100%落实闭环管理。加强农业行业领域消防安全,规范指导田间农事用火安全,全面提升安全保障、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坚持早安排、快行动、严落实,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一方面,狠抓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为重点的集中防控,强化畜禽免疫,持续开展动物疫情检测排查,加大动物卫生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加强草地贪夜蛾、柑橘黄脉病等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