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三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政策解读

日期:2017-03-02 15:06 来源:本网
| | | |

  2017年2月24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明政〔2017〕3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全市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切实抓好落实,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民生改善,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工作基础支撑条件显著改善。1.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8.16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7万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5.9万多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提高,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不断深化,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社会、实现人生和事业的梦想,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但是,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市仍有相当数量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残疾人就业还不够充分,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显不足,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较薄弱,助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人才尤其匮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残疾人群体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在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63号)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明政〔2016〕7号)的基础上,依据《福建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闽政〔2016〕56号)和《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努力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帮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体现在“五个结合”,即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求真务实与创新驱动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四)主要指标。共10个主要指标,其中:7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到100%、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3个预期性指标,分别为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三、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体现在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点政策、残疾人就业增收重点项目、残疾人基本公务服务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等四个专栏,共13个兜底政策,26个重点项目。

  (一)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点政策专栏。《规划》将13个残疾人民生兜底政策作为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实施基础。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特殊困难残疾人给予救助补助。建立完善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普惠性补贴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补贴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福利制度,建立长期瘫痪在床的重度肢体残疾人专项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织密筑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确保城乡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开发适合残疾人的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商业保险产品,完善三明市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平台,扶持建设一批街道(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示范机构。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扶持力度,对非营利民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贴、床位营运费补贴和专项补助,对机构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服务进行分类补贴,继续实施居家托养和机构托养项目。

  (二)残疾人就业增收重点项目专栏。本专栏共12个重点项目。《规划》将残疾人脱贫攻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实施残疾人专项扶贫政策和项目,扶持20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继续实施“扶持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依法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推进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加大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的奖励力度。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进行优惠,对集中吸收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残疾人就业环境改造、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信贷、贴息支持,培育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服务品牌。发展盲人按摩服务业,以实施盲按行业提升计划为典型引路,建立市级盲人就业服务基地,开展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建设,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刷卡结算店给予网络运营费补贴,不断加强盲人按摩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和社会保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场地租用补贴,提供启动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的残疾人,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扶持建立5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一所辅助性就业机构,对辅助性就业机构设备设施、租用场地、无障碍改造等给予补贴,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提供工资性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残疾人社区就业、居家就业、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亲属就业创业以及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家庭手工业等项目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项目,为5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护,落实安置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补贴,扶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项目专栏。《规划》按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对扩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效益作出了部署,共有八项重点项目,涵盖康复与残疾预防、教育、文化与体育、无障碍环境、维权、社会环境等方面。主要包括:构建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0-6岁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教育基地。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就读普通高中及其以上院校的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学费资助。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全面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开展无障碍社区(村)创建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

  (四)保障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专栏。《规划》强调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六个方面的基础保障条件,并提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各地要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格局;统筹规划城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实现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市级残疾人服务设施为指导,县(市、区)残疾人服务设施为骨干的支撑体系;加强对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更新;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加强残联系统机关职能、残联干部队伍、基层残疾人联络员和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残疾人专门协会等建设,有效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四、主要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以往所制定的五年规划纲要相比,本《规划》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规划》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作为制定规划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一个特别专项规划。强调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意义的全面小康,要在解决困难残疾人实现小康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二)鲜明的主题主线。以往的所指定的五年规划都是叫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只有这个《规划》叫《三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把残疾人奔小康的五年目标具体到10项指标和一系列的制度与保障措施,更加注重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突出残疾人共同奔向小康社会的主题主线。

  (三)鲜明的目标约束。《规划》采取专栏形式明确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要指标及重点政策、重点项目,提出了10项主要指标、13项重点政策、26项重点项目,特别提出30项重点任务和部门分工。对于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作出了明确部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责任部门分工,为《规划》的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鲜明的保障措施。《规划》特别强调了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或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和跟踪问效,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市政府残工委在“十三五”中期和期末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评和信息公开,先进典型予以表彰。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222.jpg

  2017年2月24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三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明政〔2017〕3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全市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切实抓好落实,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民生改善,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工作基础支撑条件显著改善。1.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8.16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7万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5.9万多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提高,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不断深化,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社会、实现人生和事业的梦想,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但是,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市仍有相当数量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残疾人就业还不够充分,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显不足,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较薄弱,助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人才尤其匮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残疾人群体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在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63号)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明政〔2016〕7号)的基础上,依据《福建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闽政〔2016〕56号)和《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努力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帮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体现在“五个结合”,即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求真务实与创新驱动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四)主要指标。共10个主要指标,其中:7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到100%、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3个预期性指标,分别为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三、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体现在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点政策、残疾人就业增收重点项目、残疾人基本公务服务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等四个专栏,共13个兜底政策,26个重点项目。

  (一)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点政策专栏。《规划》将13个残疾人民生兜底政策作为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实施基础。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特殊困难残疾人给予救助补助。建立完善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普惠性补贴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补贴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福利制度,建立长期瘫痪在床的重度肢体残疾人专项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织密筑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确保城乡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开发适合残疾人的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商业保险产品,完善三明市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平台,扶持建设一批街道(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示范机构。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扶持力度,对非营利民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贴、床位营运费补贴和专项补助,对机构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服务进行分类补贴,继续实施居家托养和机构托养项目。

  (二)残疾人就业增收重点项目专栏。本专栏共12个重点项目。《规划》将残疾人脱贫攻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实施残疾人专项扶贫政策和项目,扶持200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继续实施“扶持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依法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推进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加大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的奖励力度。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进行优惠,对集中吸收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残疾人就业环境改造、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信贷、贴息支持,培育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服务品牌。发展盲人按摩服务业,以实施盲按行业提升计划为典型引路,建立市级盲人就业服务基地,开展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建设,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刷卡结算店给予网络运营费补贴,不断加强盲人按摩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和社会保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场地租用补贴,提供启动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的残疾人,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扶持建立5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一所辅助性就业机构,对辅助性就业机构设备设施、租用场地、无障碍改造等给予补贴,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提供工资性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残疾人社区就业、居家就业、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亲属就业创业以及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家庭手工业等项目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项目,为5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护,落实安置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补贴,扶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项目专栏。《规划》按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对扩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效益作出了部署,共有八项重点项目,涵盖康复与残疾预防、教育、文化与体育、无障碍环境、维权、社会环境等方面。主要包括:构建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0-6岁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教育基地。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就读普通高中及其以上院校的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学费资助。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全面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开展无障碍社区(村)创建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

  (四)保障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专栏。《规划》强调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六个方面的基础保障条件,并提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各地要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格局;统筹规划城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实现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市级残疾人服务设施为指导,县(市、区)残疾人服务设施为骨干的支撑体系;加强对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更新;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加强残联系统机关职能、残联干部队伍、基层残疾人联络员和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残疾人专门协会等建设,有效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四、主要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以往所制定的五年规划纲要相比,本《规划》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规划》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作为制定规划的基本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一个特别专项规划。强调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意义的全面小康,要在解决困难残疾人实现小康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二)鲜明的主题主线。以往的所指定的五年规划都是叫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只有这个《规划》叫《三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把残疾人奔小康的五年目标具体到10项指标和一系列的制度与保障措施,更加注重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突出残疾人共同奔向小康社会的主题主线。

  (三)鲜明的目标约束。《规划》采取专栏形式明确了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要指标及重点政策、重点项目,提出了10项主要指标、13项重点政策、26项重点项目,特别提出30项重点任务和部门分工。对于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作出了明确部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责任部门分工,为《规划》的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鲜明的保障措施。《规划》特别强调了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或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和跟踪问效,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市政府残工委在“十三五”中期和期末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评和信息公开,先进典型予以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