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三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日期:2016-03-16 16:44 来源:本网
| | | |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历数了“十二五”时期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清晰描绘了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是全市上下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为了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本报以图文的形式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为读者直观呈现,以期在全市上下形成学习规划《纲要》、落实规划《纲要》的热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意义重大。自2015年初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编制历时一年多,增删数十稿,期间,广泛听取、吸收了各级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规划《纲要》于2016年1月29日,经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2月29日由市政府以明政〔2016〕5号文正式印发。

  规划《纲要》共6万字,分三部分十三章:

  第一章为“谱写加快发展新篇章”,主要是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任务,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个方面,设置了41个指标,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左右”“现行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具体目标。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十一个方面阐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43项主要任务。

  围绕创新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点,推动一产组织再造、二产创新改造、三产业态创造、互联网经济构造,建设绿色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创新发展新支点,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强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支撑作用,推动新旧动力平稳接续,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林改、医改、金改、审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阳光高效服务型政府。

  围绕协调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0项主要任务:建设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三大行动”“九个一批”“八种模式”,用好老区苏区特殊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省定贫困线标准的10.7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38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247个空壳贫困村全部脱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推进中心城市“一轴三城”整合,完善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布局,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形成“一轴、两带、四板块”城镇体系。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南龙铁路、浦梅铁路、吉泉铁路、厦沙高速、莆炎高速、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明段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两纵两横”铁路网、“一纵三横四联”高速公路网,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天然气,新建防洪堤150公里以上,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85%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71.9%,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

  围绕绿色发展,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包括4项主要任务: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0%以内,受保护国土面积比例达2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积6.5万公顷、森林抚育13.2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万亩以上,全面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以上。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成5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围绕开放发展,提出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包括3项主要任务: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复制推广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加强三明“陆地港”、保税仓库、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销中心、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管理,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加强跨区域协作联动,积极参与闽东北、闽西南、闽浙赣皖、闽粤赣等区域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参与境外投资,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扩大明台交流合作。深化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提升三明台商投资区等涉台园区建设水平,继续办好林博会、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等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明台直接往来。

  围绕共享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保护和弘扬三明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提升三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家以上。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福祉,强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扩大就业、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到2020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16张,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法治三明建设。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重点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推动民主法治,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第十三章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健全监测考评体系等,确保《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六个注重”:注重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委邓书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多次提出指导意见,杜市长亲自担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注重凸显五大理念。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在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指标设置、主要任务上全面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注重把握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要求,衔接国家和省上主要指标安排,合理确定主要指标的增长目标。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要求,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我市苏区老区、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创建等比较优势,在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三区”建设(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力求规划《纲要》更具辨识度和可操作性,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重补齐民生短板。秉承共享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核心任务,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确定了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硬任务”。注重强化项目支撑。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策划储备“十三五”重点项目1026个、总投资7662亿元,将部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专栏形式体现,作为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历数了“十二五”时期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清晰描绘了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是全市上下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为了让广大市民深入了解“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本报以图文的形式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为读者直观呈现,以期在全市上下形成学习规划《纲要》、落实规划《纲要》的热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意义重大。自2015年初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编制历时一年多,增删数十稿,期间,广泛听取、吸收了各级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规划《纲要》于2016年1月29日,经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2月29日由市政府以明政〔2016〕5号文正式印发。

  规划《纲要》共6万字,分三部分十三章:

  第一章为“谱写加快发展新篇章”,主要是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任务,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个方面,设置了41个指标,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左右”“现行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具体目标。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十一个方面阐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43项主要任务。

  围绕创新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点,推动一产组织再造、二产创新改造、三产业态创造、互联网经济构造,建设绿色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创新发展新支点,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强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支撑作用,推动新旧动力平稳接续,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林改、医改、金改、审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阳光高效服务型政府。

  围绕协调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0项主要任务:建设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三大行动”“九个一批”“八种模式”,用好老区苏区特殊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省定贫困线标准的10.7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38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247个空壳贫困村全部脱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推进中心城市“一轴三城”整合,完善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布局,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形成“一轴、两带、四板块”城镇体系。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南龙铁路、浦梅铁路、吉泉铁路、厦沙高速、莆炎高速、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明段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两纵两横”铁路网、“一纵三横四联”高速公路网,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天然气,新建防洪堤150公里以上,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85%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71.9%,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

  围绕绿色发展,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包括4项主要任务: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0%以内,受保护国土面积比例达2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积6.5万公顷、森林抚育13.2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万亩以上,全面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以上。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成5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围绕开放发展,提出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包括3项主要任务: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复制推广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加强三明“陆地港”、保税仓库、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销中心、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管理,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加强跨区域协作联动,积极参与闽东北、闽西南、闽浙赣皖、闽粤赣等区域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参与境外投资,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扩大明台交流合作。深化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提升三明台商投资区等涉台园区建设水平,继续办好林博会、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等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明台直接往来。

  围绕共享发展,提出三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保护和弘扬三明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提升三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家以上。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福祉,强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扩大就业、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到2020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16张,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法治三明建设。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重点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推动民主法治,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第十三章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健全监测考评体系等,确保《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六个注重”:注重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委邓书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多次提出指导意见,杜市长亲自担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注重凸显五大理念。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在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指标设置、主要任务上全面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注重把握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要求,衔接国家和省上主要指标安排,合理确定主要指标的增长目标。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要求,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我市苏区老区、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创建等比较优势,在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三区”建设(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力求规划《纲要》更具辨识度和可操作性,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重补齐民生短板。秉承共享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核心任务,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确定了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硬任务”。注重强化项目支撑。建立“十三五”重大项目库,策划储备“十三五”重点项目1026个、总投资7662亿元,将部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专栏形式体现,作为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