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境域闽剧的发展

日期:2005-10-20 15:54 来源:本网
| | | |

  民国18年(1929年),尤溪县桂峰村蔡团枝等7人创办闽剧班,取名“升平乐班”,曾在县城、梅仙、西洋及邻县南平、古田等地演出。此后,闽剧在尤溪县流传较广。

  民国35年,尤溪县华莘乡埔宁村创办闽剧同乐社。抗日战争时期,尤溪县三民中学、勤工工业职业学校在抗日宣传演出节目中有闽剧《金门除夕》、《除奸杀敌》等。尤溪县抗敌后援分会第五巡回队(县商会办)演员多为福州籍店员,曾演闽剧《生死线》、《最后胜利》及《破除迷信》等。

  50年代初,三明境内尤溪、明溪等县成立专业性闽剧团。1958年10月,三明闽剧团成立。该剧团整理、改编、移植演出传统剧目《昙花梦》、《正气歌》、《题红记》、《芙蓉帕》、《同堂之爱》、《青龙寨》(上、下集)、《移花接木》、《狸猫换太子》(全集)、《宏碧缘》(上、下集)、《金兰记》、《母子恨》、《穆桂英下山》、《千金买骨》。同时,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海防线上》、《焦裕禄》、《32211钻井队》等剧目。1959年,由编剧邓超尘、梁太瘦整理的传统剧目《昙花梦》参加福建省戏曲汇演;1960年整理的传统剧目《打金枝》、《顾相如吃饼》及现代戏《红色妈妈》等,参加福建省青年演员汇演。1960年1月,三明专区为了答谢各兄弟地区支援三明建设,成立了以市长侯林舟为团长的答谢团,闽剧团随团到福州、南平、莆田、晋江、厦门等地进行答谢演出。1962年,邓超尘创作了现代戏《长生恨》、《张高谦》。

  1963年3月,三明闽剧团在南平演出期间,适逢罗瑞卿副总理到南平视察,应南平地区邀请,为罗副总理作专场招待演出《芙蓉帕》,受到罗副总理接见和嘉许。1964年,由邓超尘、华巍、洪范、范里创作的现代戏《新风》参加福建省第三届现代戏汇演。同年,为了适应三明地区观众需要,曾一度尝试用普通话演出现代戏《江姐》、《一网打尽》、《南方来客》、《前沿人家》及京剧现代戏等。从此,演出范围曾扩大到江西赣州、广东梅县等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三明境域各闽剧团被迫停演,人员解散,到1978年后才陆续恢复。

  1979年,尤溪县闽剧团参加全省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活动,郭世荣被评为省优秀演员。1980年,尤溪县闽剧团演员徐珠瑛和三明闽剧团演员张明华参加福建省戏剧唱腔汇演,分别获二等奖与三等奖。1981年三明闽剧团以《长生恨》、《女和尚》剧目,参加省第四届现代戏汇演,获演出奖;林可清、叶秀榕获演员奖。1984年,在省青年优秀闽剧演员比赛中陈则平获银奖、曾斌获铜奖。1990年10月,尤溪县闽剧团参加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演出闽剧《父与子》,获演出奖、剧本创作二等奖,陈小言、傅生侬获导演奖,郭世荣、詹华亮、俞天骏获演员奖。1991~1992年,各县(市)闽剧团基本解散或改行,只有尤溪县闽剧团继续坚持演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