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
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我市现代种业发展水平,现就加快推进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优化种子产业发展功能板块,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水平,实现种子产业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新高地,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成效突出,现代种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种子生产能力、加工能力、仓储物流能力、管理服务能力、育种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品牌价值全面提升。选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高效的水稻新品种30个以上,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优势种子生产示范基地,杂交水稻种子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建成福建省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培育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2家,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1-2家,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1-2个。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现代种业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1.建设种质资源交流与创新利用平台。以三明(沙县)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为依托,探索水稻新品种、新种质利用价值评估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财政支持创制的种质资源、研发的育种方法等成果共享,推动财政支持建设的实验室、育种设备对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建设水稻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以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配备先进科研仪器设备,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凝练研究方向,提升研发水平,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在科研条件改善、运行管理优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引领企业提升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市农科院,市人社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实施水稻育种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事业单位承接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级种业提升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创制优质、多抗的育种中间材料及杂交稻亲本,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新品种30个以上。以水稻制种轻简化、安全生产、减轻气候风险为目标,开展水稻制种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推动制种产业提质增效。
责任单位:市农科院,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4.建设高标准制种基地。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等“五化”标准,优先在建宁、宁化、泰宁、沙县、尤溪等地,扶持实施土地整治、“小块并大块”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制种田18万亩,提升基地生产能力。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建设制种展示示范基地。在建宁、泰宁、宁化等县建设制种示范展示示范基地3000亩,重点实施农田排灌设施、田间路网、农用配电、电杆线路迁改、田块调整等田间工程,建设配备育秧设施、农机具库、农业气象站、虫情采集器、物联网感知设备等种业基地数字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建设新品种设施化试制基地。在建宁、沙县、尤溪、大田等县,选择有代表性田块建设新组合试制基地300亩,重点实施农田排灌设施、田埂硬化、田间路网、农业气象站、隔离设施等附属设施建设,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气候风险诊断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的定量化和精确化。构建新品种(组合)试制机制,为新组合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7.建设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支持沙县、泰宁、宁化等县建设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500亩,建设安全评价区、配套栽培技术试验区、展示推介区等,开展品种试验示范展示、配套技术研究等,加快新品种推广和更新步伐。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种子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8.建设种子加工中心。支持建宁、泰宁、宁化、沙县、尤溪、将乐等地建设种子加工中心,配套种子精加工生产线,购置种子烘干、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等设备,提升种子加工水平。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委,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9.改造种子烘干设施设备。支持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制种经纪人、制种农户改造烤烟房用于烘干种子,重点实施托盘制作、天窗规格改造、炉膛改造、热源电气化改造、增设鼓风机助燃、增加热风循环自控系统、增设干湿温度探头和电子温湿度显示仪等设施设备改造。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种子仓储与物流能力提升工程
10.建设电商快递物流交易中心。支持建宁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电商快递仓储中心,加快仓储、物流、商务、停车等设施建设,购置电子识别、监控、读写设备和市场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铺设交通路网、用水管道、用电设施等,提升种子交易物流能力,降低制种企业运输成本。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建宁县人民政府
11.建设种子产业区域服务中心。支持建宁、泰宁、宁化、尤溪等县制种大乡(镇)建设一批种子产业区域服务中心,配备种子仓库、加工房、收购棚、晒场、立式烘干机、初加工、地磅等设施设备,为种子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提供优质的种子烘烤、加工、仓储及综合服务。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委,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种子质量提升工程
12.建设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升全市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形成市级与县级各有侧重的种子检测体系。支持市农科院建设分子检测实验室,添置杂交水稻DNA指纹鉴定、转基因检测等仪器设备,具备种子纯度、转基因、种传病害分子检测能力。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更新常规检验仪器设备,承担全市农作物种子质量常规项目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工作。县级检验检测实验室承担辖区内农作物种子质量田间检验及常规项目监督检验。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实施种子品牌战略。创建“三明稻种”农产品地理标志、气候好产品,做大做强“建宁水稻种子”区域性公共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参展全国种子双交会,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筹办国际、全国水稻种子大会,提升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气象局、市场监管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14.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吸引社会资本、上市融资等方式做长做深产业链,鼓励种业企业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实施种业品牌战略,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对企业良繁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加工仓储中心、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企业组建水稻区域试验联合体,开展水稻区域联合体试验。加大招商力度,精准对接,瞄准大企业(A证、全国十强、上市企业)大项目招商,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带动我市种子产业提档升级。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金融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实施智慧种业工程
15.建设种业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省种业数据中心、建宁县种子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发展“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府”的种业销售、融资、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种业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公开,实现品种可追溯、种子质量可追溯、市场主体可追溯,为全面提升种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落实种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涉及的土地、环评、交通及水电气等配套问题给予优先解决。建立和完善制种保险政策,推动保险与企业对接,共同探索制种保险产品创新,降低制种风险。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稻种基地建设,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种子收购的信贷支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要向种子企业倾斜,适当降低门槛,加大对创新型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发展种子产业的企业、种子专业合作社、制种经纪人,从事种子初加工用电(脱水、净化、分类、烘干、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用电),电价按农业生产用电标准收取。对企业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新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人行三明中心支行、国网三明供电公司、人保财险三明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财政投入。统筹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田水利等农作物种业财政和基建资金,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现代农作物种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县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种业企业承担实施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企业主体培育、良种推广应用、种子储备救灾等方面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对种子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检验等种子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人行三明中心支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人才培养。组建三明现代种业发展智库,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引领种业产业科学发展。完善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引进奖励激励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竞聘绿色服务通道;实施种业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加大对创新团队支持,培育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种业人才队伍。全市中、高级职称职数向农业农村部门倾斜,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种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支持重点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强化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合作、项目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与种子企业合作,开展商业化育种。对企业引进的科技人才,要参照有关人才政策积极解决户籍、住房、待遇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基地监管。强化农业农村部门种子管理职能,重点加强基层种子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健全种子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扎实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强化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转基因非法种植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基地监管八条措施,规范种子生产行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建立种业纠纷处理机制,客观公正处理种业纠纷,切实维护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名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附件:2021—2025年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重点项目
汇总表
附件
2021—2025年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重点项目汇总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万元) |
建设年限 |
建设单位 |
合计 |
154300 |
||||
1 |
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产业园围绕种子加工核心区、种子科技服务中心、种子仓储物流服务中心,并建设以溪口镇、濉溪镇、里心镇等为核心的标准化种子基地10万亩,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气象站建设,在相关乡镇重点区域建设种子服务管理和加工收购等综合服务站,配套耕、种、防、收、烘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扶持种业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和塔下种子产业科研、加工、仓储物流核心区项目建设;种子产业互联网基础平台、门户、在线交易(种子、农产品、农资)、种业大数据展示系统的开发。 |
80000 |
2021-2025 |
建宁县 农业农村局 |
2 |
建宁制种大县 县企合作共建 |
实施种业基础巩固、智慧种业提升、种业链条拓展、种业科技创新、种业提质增效等5个工程14个项目,加强建宁核心种源基地的农业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着力建设种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实施补链强链,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加强种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应用。主要建设水稻制种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建设全域数字农业系统1套,建设综合抗性鉴定、制种气象保障等平台。 |
32750 |
2021-2025 |
建宁县 农业农村局 |
3 |
建宁县种子产业 互联网平台 |
以水稻种子产业为切入点,构建立足于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研发、供应、生产、配送、营销、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价值链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2800 |
2021-2022 |
建宁县 农业农村局 |
4 |
福建省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交易仓储物流中心 |
计划建设商业用地总面积32414平方米,建筑面积77314平方米,建设交易中心、双创中心、专家楼、电商办公、loft办公、数据中心、配套公寓及商服配套;工业用地总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330平方米,包括建设物流中转中心及仓储、员工宿舍等,配套购置现代化物流分拣生产线一条。 |
25000 |
2021-2025 |
建宁县 农业农村局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万元) |
建设年限 |
建设单位 |
5 |
优质绿色水稻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项目 |
育成水稻新品种15个,创制优异种质10份;建立优质稻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片40个,辐射带动新品种推广90万亩以上。 |
2200 |
2021-2025 |
三明市农科院、科荟 种业等 |
6 |
福建省三明市区域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 |
改造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300平方米,并配置相关仪器设备。 |
100 |
2021-2022 |
三明市 农业农村局 |
7 |
福建省水稻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 |
地平整50亩、灌溉管885m、排水沟932m、田间道路720m、挡土墙448m、灌水渠175m,改造泵站1座,围墙565m,网室1650m2,配套设施1项以及监控系统1套;购置研磨仪、纯水系统、全自动样品快速研磨仪、高压灭菌锅、超低温冰箱、低温恒温培养箱、人工气候箱、液氮发生器及小型仪器设备等共计10台(套/批)。 |
850 |
2021-2022 |
三明市 农科院 |
8 |
高标准制种示范 展示基地建设 |
建设高标准制种示范展示基地5片,面积4000亩以上,主要对土地平整、田埂硬化、农田排灌设施、田间路网、农用配电、电杆线路迁改、田块调整等田间工程建设,以及育秧设施、农机具库,部署农业气象站、虫情采集器、物联网感知设备等种业基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1700 |
2021-2025 |
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
9 |
种子产业 区域服务中心 |
建设种子产业区域服务中心6个,每个服务中心配备种子仓库、加工(精选)房、收购棚、晒场、立式烘干机、种子精选机等设施设备。 |
1800 |
2021-2025 |
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
10 |
三明(沙县)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 基地二期建设 |
项目总用地面积821㎡,总建筑面积2011.3㎡,建筑占地面积478.1㎡,围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沙县夏茂工作实验用房建设挡墙、道路、阶梯、晒谷场等基础配套工程。 |
200 |
2021-2022 |
沙县区 农业农村局 |
11 |
科研育种基地 及种子加工 仓储中心建设 |
新建种子仓储加工中心4个,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种子加工生产线3条,建设晒场 5000平方米、冷库1000平方米、并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
6300 |
2021-2025 |
市内各种子企业 |
12 |
改造(新建)种子 烘干设施设备 |
改造(新建)烤烟房4000座用于烘干种子。建设内容包括托盘制作、天窗规格改造、炉膛改造、增设鼓风机助燃、增加热风循环自控系统、增设干湿温度探头和电子温湿度显示仪等设施设备改造。 |
600 |
2021-2025 |
相关县 农业农村局 |